农村污水处理设备分户污水处理设施

农村污水处理设备分户污水处理设施


  6.1.1分户污水处理设施宜采用一体化装置,装置标准参考《户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CJ/T 441-2013)。


  6.1.2污水进入一体化装置之前应进行预沉淀处理,可采用已建成的化粪池作为沉淀处理单元。


  6.1.3 当采用一体化装置出水不能满足要求时,宜增加自然生物处理。


  6.1.4以去除有机物(COD)为主要目的时,可采用好氧生物处理装置,或厌氧生物膜 人工湿地等自然生物处理组合设施。


  6.1.5 要求去除COD和总氮时,宜采用缺氧与好氧生物处理组合设施。


  6.1.6厕所粪便污水单独处理时,可采用一体化生物反应器或化粪池 自然生物处理工艺。


  6.1.7居民洗衣、淋浴及厨房洗涤等低浓度生活污水可直接采用人工湿地处理后排放或综合利用。


  6.1.8处理出水有消毒需求时应设消毒池或使用含氯消毒药片。


  6.2村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6.2.1村庄污水集中处理宜采用一体化装置或工程构筑物。


  6.2.2污水进入污水处理站前宜经过化粪池或厌氧池预处理。


  6.2.3污水处理站宜设置调节池。


  6.2.4以去除有机物(COD)为主要目的时,可采用好氧生物处理设施。


  6.2.5要求去除COD和总氮时,宜采用缺氧与好氧生物组合设施。


  6.2.6 要求去除COD、总氮和总磷时,宜采用缺氧与好氧生物组合设施,后接化学除磷单元。


  6.2.7污水处理站需设置消毒单元。


  6.2.8当采用生物处理设施出水不能满足要求时,宜增加自然生物处理。


  6.3 村庄污水纳入城镇污水管网


  6.3.1 对于具备将污水纳入城镇污水管网的村庄,优先考虑将居民生活污水接入城镇污水管网,由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


  6.3.2 污水纳管系统包括管道、检查井和提升泵站。村庄污水通过管道输送到城镇污水管网。管道、检查井和泵站设计可参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


  6.4 初级处理设施


  6.4.1化粪池


  6.4.1.1 化粪池可应用于农村改厕的粪便污水初级处理,并且应与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一考虑。


  6.1.2化粪池的施工应参考《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4-2008的相关规定。可选用预制成品,或现场建造,应便于清掏池底污泥。污泥清掏周期应根据污水温度和当地气候条件确定,宜采用3~12个月。


  6.4.1.3 化粪池应设在室外,其外壁距农房宜根据各地农房性质、基础条件确定,如条件限制设置与机动车道下时,池底和池壁应按机动车荷载核算。


  6.4.1.4化粪池的构造应符合《农村户厕卫生规范》(GB19379-2012)的要求。


  6.4.1.5污水在化粪池中停留时间宜采用12-36h。化粪池容积应包括贮存污泥的容积,可根据《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进行计算。


  6.4.1.6化粪池池壁和池底须进行防渗设计,严禁污染地下水和周边环境。应采取防臭和防爆措施。


  6.4.2厌氧生物膜池


  6.4.2.1 厌氧生物膜池可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初级处理。


  6.4.2.2厌氧生物膜池应位于化粪池后;厌氧生物膜池也可与化粪池合建。


  6.4.2.3 厌氧生物膜池填料装填高度不宜小于池深的2/3。


  6.4.2.4厌氧生物膜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宜取2d~5d,排泥间隔时间约为3个月至1年。


  6.4.2.5厌氧生物膜池应采取防渗、防臭和防爆措施。


  6.5 生物处理设施


  6.5.1生物接触氧化池


  6.5.1.1 生物接触氧化池可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分户和村庄集中处理。


  6.5.1.2生物接触氧化池可分为单级和多级接触氧化。当具有脱氮功能要求时,应采用好氧池和缺氧池。


  6.5.1.3 生物接触氧化池有效容积宜依据以下公式计算:


  V=Q×n×(La-Le)/(M×1000)(6.5.1.3)

  式中:

  V——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有效容积(m3);

  Q——每人每天污水量(m3/人?d);

  n——服务人数(人);

  La——进水BOD5浓度(mg/L);

  Le——出水BOD5浓度(mg/L) ;

  M——BOD5容积负荷(kgBOD5/m3?d)。


  6.5.1.4生物接触氧化池前应设置初沉池等预处理设施,以防止填料堵塞。初沉池可以是单独的沉淀池或一体化设备中的沉淀单元,已建符合要求的化粪池也可作为初沉池。


  6.5.1.5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的填料应适于长期浸入污水环境中,并适宜微生物附着生长。


  6.5.2 生物滤池


  6.5.2.1 村庄集中污水处理可采用生物滤池,包括普通生物滤池(也称滴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或曝气生物滤池等类型。


  6.5.2.2普通生物滤池由池体、滤料、布水装置和排水系统组成。池体宜为方形、矩形或圆形;滤料宜采用碎石、卵石或炉渣,粒径为30mm~100mm;布水装置可采用固定式或移动式;排水系统应设置渗水装置、集水沟和总排水沟。容积负荷宜为0.15kgBOD5 /(m3˙d)~0.3kgBOD5 /(m3˙d)。


 6.5.2.3高负荷生物滤池水力负荷宜为10-30m3/m2˙d,容积负荷宜小于1. 8kgBOD5 /(m3˙d))构造,滤料粒径为40mm~100mm,宜采用旋转布水器。


  6.5.3 生物转盘


  6.5.3.1村庄集中污水处理可采用生物转盘。


  6.5.3.2 村庄集中污水处理宜采用单周多级转盘,不宜小于3级。


  6.5.3.3生物转盘的BOD5面积负荷宜为6gBOD5/(m2.d)~30gBOD5/(m2.d)。


  6.5.4氧化沟


  6.5.4.1村庄集中污水处理可采用氧化沟。


  6.5.4.2氧化沟曝气设备除应具有良好的充氧性能外,还应具有混合和推流作用,设备选型时要综合考虑充氧和混合推流功能。


  6.5.4.3氧化沟的污水停留时间宜为10h~30h,污泥龄宜为10d~30d,沟内流速宜大于0.3m/s,沟内污泥浓度宜为2000 mg/L ~4000mg/L;


  6.5.4.4单沟型氧化沟可采用连续进水间歇曝气运行模式脱氮,缺氧DO低于0.5 mg/L,好氧大于2.0 mg/L。


  6.5.5传统活性污泥曝气池


  6.5.5.1村庄集中污水处理可采用传统活性污泥曝气池。


  6.5.5.2污水进入曝气池之前宜设置初沉池。


  6.5.5.3曝气池内活性污泥的污泥龄宜为3.5d~23d,水力停留时间宜大于8h,污泥浓度宜为2000mg/L~4000mg/L,曝气池的溶解氧含量应保持在2mg/L以上。


  6.5.5.4 传统活性污泥曝气池可采用连续进水间隙曝气运行模式脱氮。


  6.6 自然生物处理


  6.6.1人工湿地


  6.6.1.1 人工湿地按水流特征,可分为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以及由不同类型人工湿地组合而成的复合型人工湿地等,应根据当地可用场地面积、地质、地貌、气候等自然条件选择合适的人工湿地类型。

  6.6.1.2 污水进入人工湿地前,除应经过有效预处理外,宜用生物处理降低悬浮物(SS)浓度,调节改善废水水质特性,降低后续人工湿地处理难度和堵塞可能性。


  6.6.1.3人工湿地的设计宜根据进出水水质要求,按照污染物去除负荷和水力负荷计算,应根据试验或当地相似污水的运行数据确定设计参数。无资料时,可按下表取设计参数:


  表6.6.13 人工湿地主要设计参数



  复合型人工湿地可以根据地形和水质特点,选择上述不同湿地类型进行组合而成,其设计可以将总的污染物负荷分配到各段分别进行设计,其参数选取可以参照上表。


  6.6.1.4人工湿地系统多采用碎石、粗砂、矿渣等基质材料作为填料。填料粒径范围宜取1-10mm。对于起均匀布水作用的填料,粒径可以取10-35mm。


  6.6.1.5人工湿地的植物宜选取根系发达、处理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污能力强且具有一定美学和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


  6.6.1.6表面流人工湿地水深一般为20~80cm,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水位则一般保持在基质表面下方5~20cm,并根据待处理的污水水量等情况进行调节。


  6.6.1.7人工湿地应加强对植物生长的管理,定期(一般为秋季)收割植物,补种缺苗和死苗。对于生长过密的植物,可按一定间隔清除部分植株。


  6.6.1.8人工湿地应定期清除淤泥(沉积物),防止湿地堵塞。对于出现填料堵塞的人工湿地,宜按间隙方式运行,必要时可以取出部分填料进行清洗。


  6.6.2土地渗滤


  6.6.2.1土地渗滤根据污水的投配方式及处理过程的不同,可以分为慢速渗滤、快速渗滤、地表漫流和地下渗滤四种类型。应根据当地条件选择合适的渗滤类型。


  6.6.2.2慢速渗滤系统的设计参数选择:土地渗透系数为0.036~0.36m/d,地面坡度小于30%,土层深度大于0.6m,地下水位埋深大于0.6m。


  6.6.2.3快速渗率适用于具有良好渗滤性能的土壤,参数选择:土地渗透系数0.45~0.6m/d,地面坡度小于15%,以防止污水下渗不足,土层厚大于1.5m,地下水位埋深大于1.0m。


  6.6.2.4地表漫流适用于土质渗透性差的黏土或亚黏土的地区,地面最佳坡度为2%~8%。污水以喷灌法和漫灌(淹灌)法有控制地分布在地面上均匀地漫流,流向坡脚的集水渠,地面种植牧草或其他植物,供微生物栖息并防止土壤流失,尾水收集后可回用或排放进入纳污水体。


  6.6.2.5地下渗滤是将污水投配到距地表一定距离、有良好渗透性的土层中,利用土毛细管浸润和渗透作用,使污水向四周扩散。


  6.6.3稳定塘


  6.6.3.1稳定塘(又名氧化塘),一般可分为好氧塘、兼性塘、厌氧塘、曝气塘和生态塘。


  6.6.3.2 好氧塘深度一般在0.5m左右,兼性塘深度在1.2~1.5 m之间,厌氧塘深度宜大于2.0m,曝气塘深度宜大于2.0m。塘中可种植芦苇、茭白等水生植物,以提高污水处理能力。


  6.6.3.3 稳定塘应尽量远离居民点,而且应该位于居民点长年风向的下方,防止水体散发臭气和滋生的蚊虫的侵扰。


  6.6.3.4 稳定塘应防止暴雨时期产生溢流,在稳定塘周围要修建导流明渠将降雨时的雨水引开。暴雨较多的地方,衬砌应做到塘的堤顶以防雨水反复冲刷。


  6.6.3.5 塘的底部和四周应作防渗处理,预防塘水下渗污染地下水。防渗处理可采用粘土夯实、土工膜和塑料薄膜衬面等。


  6.7化学法除磷


  6.7.1污水经处理后出水总磷不能达到要求时,可采用絮凝沉淀化学法除磷。


  6.7.2 化学法除磷所使用的絮凝剂有铁盐絮凝剂、铝盐絮凝剂和石灰等。常用的铁盐絮凝剂有:硫酸亚铁、氯化硫酸铁和三氯化铁;常用的铝盐絮凝剂有硫酸铝、氯化铝和聚合氯化铝。


  6.7.3 化学法除磷设计中,药剂的种类、剂量和投加点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在无试验资料时,可采用类似工程的数据,或参考以下参数:


  1)采用铝盐或铁盐作混凝剂时,其投加混凝剂中所含的铝或铁与污水中总磷的摩尔比宜为1.5~3。


  2)石灰作为絮凝剂时,应需投加400mg/L以上石灰,并应加25mg/L左右的铁盐作助凝剂,准确投加量宜通过试验确定。


  6.8消毒技术


  6.8.1污水处理设施出水应根据用途功能要求,采用消毒处理。


  6.8.2村庄污水的消毒技术可采用二氧化氯、漂白粉和含氯消毒药片及其它能达到消毒目的的技术。


  6.8.3各种消毒剂的投加量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当无实测资料时,生物处理出水的加氯量,以氯计为5~l0 mg/L。


相关产品
相关阅读

Baidu
map